推动低空经济稳健发展

发表日期:2025-04-24

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4月22日发布通知称,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的迅速崛起,广东地区相关企业数量已突破1.5万家,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。然而,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,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。

据中国民航局统计数据显示,预计到2025年,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.5万亿元;而到了2035年,这一数字有望攀升至3.5万亿元。在这样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竞赛中,一个关键性问题日益凸显:当飞行器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时,如何构建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,这将成为决定这场产业革命能走多远的核心命题。

目前,无人机因电池热失控、环境感知系统故障、操作失误等因素导致的事故频发,已引发多起航班延误、取消或备降事件,严重影响了民航运输秩序。本文作者认为,安全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,必须依靠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来保驾护航。

首先,加快空域管理改革,构建低空空域安全防护网。自2024年低空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以来,无人机"黑飞"现象屡禁不止,全国范围内违规飞行案件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。在对违规操作者的调查中发现,"不了解需持证上岗"和"申请流程复杂繁琐"是主要的违规理由。

对此,作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加速推进低空空域划分工作,明确通用航空、无人机等不同类型的飞行活动区域范围。同时,要提高空域使用效率,优化资源配置,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协同管理机制,并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。此外,还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,特别是针对低空空域管理,应出台专门的法规体系,明确使用规范、监管职责及法律责任。

其次,在技术层面需要加强攻关,弥补现有无人机技术短板。除了空域安全问题外,无人机坠毁事故时有发生,而技术缺陷是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。同时,在遭遇通信干扰或中断的情况下,无人机可能会出现飞行姿态失控等问题。

针对这些技术瓶颈,未来无人机研发应重点提升续航能力、扩展信号传输距离以及简化操作流程。通过开发高效能电池、优化无线通信技术和改进控制系统等手段,推动无人机性能的全面提升。

最后,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。这包括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、应急预案和安全监管网络,确保低空经济活动始终在可控范围内运行。

总之,当政府、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这场变革时,低空经济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释放出万亿元级的发展潜力,有望成为承载新质生产力的"天空之城"。

责任编辑:宫亦鸣
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。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后予以处理,举报邮箱:Jubao_etbbs@sina.com
下一篇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