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:深圳、北京、成都位列前三

发表日期:2025-04-12

近日,中国人民大学公布了《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》报告(以下简称《指数》)。

该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案例中心牵头完成。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技术创新活力、市场开拓潜力、生态协同能力及政策赋能效力四个维度的评估体系,对全国范围内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。

《指数》报告采用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指标体系,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6项三级细分指标。在数据采集过程中,重点关注了低空经济企业的数量、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的数量以及产业园区建设规模等关键指标。研究结果表明,深圳市以90.0分的优异成绩位居榜首,北京市(85.8分)和成都市(85.5分)紧随其后。

该指数报告揭示了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多项显著特征: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突出,技术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;标准体系构建进程加快但国际参与度有待提升;基础设施超前规划与产业配套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明显;政策创新与应用场景的良性互动关系持续强化。

报告还对具有代表性的七种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,包括北京市"创新驱动型"、杭州市"需求反哺型"和成都市"链合试点型"等模式。这些案例展示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路径,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。

基于研究发现,《指数》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:首先,应实施全产业链支持策略,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完善市场化支持机制;其次,要建立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机制,并通过应用场景反哺研发创新;再次,需推进基础设施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升级,构建"核心枢纽+基层站点"的立体化服务体系;最后,建议健全政策法规体系,强化低空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保障,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为核心优化空域动态管理机制。

责任编辑:宫亦鸣
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。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后予以处理,举报邮箱:Jubao_etbbs@sina.com